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校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与具体措施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3.积极推进课程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沟通,特别是新担任的指导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二)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我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2. 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本学期将继续力求推出一批综合实践活动青年骨干教师,积极西湖区及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片教研活动与各项比赛。
(三)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1.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活动。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时间上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去思考、创新和探索。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头脑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论